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执法公正 纪律严明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8-2019学年)
2019年12月
目 录
引 言…………………………………………………………………………3
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4
1.1学院定位、发展目标及及服务面向…………………………………4
1.2 本科专业设置及学科门类状况………………………………………5
1.3 本科生在校情况………………………………………………………5
1.4 本科生生源质量………………………………………………………5
2.师资与教学条件………………………………………………………………6
2.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6
2.2 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7
2.3 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情况……………………………………………8
2.4 教学经费投入情况……………………………………………………8
2.5 教学设施应用情况……………………………………………………8
2.6 图书资源与信息资源…………………………………………………9
3.教学建设与改革………………………………………………………………9
3.1 专业建设………………………………………………………………9
3.2 课程建设………………………………………………………………10
3.3 教材建设……………………………………………………………10
3.4 实践教学………………………………………………………………11
3.5 学生创新创业教育……………………………………………………11
3.6 教学改革………………………………………………………………12
4.质量保障………………………………………………………………………12
4.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确保教学中心地位……………12
4.2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升教学质量……………………………13
5.应届毕业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就业情况…………………………13
6.少数民族学生教育……………………………………………………………13
7.特色发展………………………………………………………………………14
7.1确立“培养忠诚卫士”的人才培养目标……………………………14
7.2建立跨学科师资队伍…………………………………………………14
7.3学院与公安实战部门形成伙伴协作关系………………………………14
8.存在问题……………………………………………………………………15
8.1师资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教学水平有待提升……………………15
8.2信息化在学院教学中开发与利用不足………………………………15
8.3需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5
引 言
新疆警察学院是为适应新疆公安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需要,于201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的一所培养应用型高层次公安政法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
学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建于1950年4月的新疆省人民公安学校,近70年的办学历史为全疆各级公安政法机关培养了一大批对党忠诚,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具有创新追求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公安政法专门人才,学院已成为新疆公安政法干警成长成才的摇篮,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
学院属正厅级建制,由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公安厅管理,自治区教育厅业务指导。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内设处级机构36个,在职教职工585人。学院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4567人,其中,本科生2598人,专科生1969人,实行全封闭式警务化管理。学科专业涉及文学、法学、工学等门类,在一级学科公安学、公安技术、法学、语言学之下开设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网络安全与执法等11个本科专业和刑事侦查、治安管理等19个专科专业。已经形成集普通本、专科教育,各类在职民警培训,外警培训,保安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
面向未来,按照党中央两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战略部署,针对“三期叠加”的严峻维稳形势,为充分发挥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对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战略支撑和智力支持作用,学院党委积极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形成了“规范建校、改革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人才培养工作的“三大特色”,即:体现区域特点的反恐、禁毒专业特色;体现警务实战需求的素养高、技能强的人才标准特色;体现新疆人文、地域特点的“双语”能力特色,努力使学院在更高层次上建设成为新疆公安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公安政法在职民警的培训基地、公安部委托的国内反恐培训及中外警务合作培训基地。
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1 学院定位、发展目标及服务面向
一、办学理念与办学思路
(一)办学理念
学院以服务新疆公安政法工作和公安政法队伍建设为宗旨,全面落实“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坚持政治建校、政治建警的方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实战的原则;坚持“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课大于天、培养忠诚卫士”的办学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公安实战应用型人才。
(二)办学思路
学院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建设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公安本科院校,不断提升办学综合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学院在新疆公安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更大的贡献。坚持公安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涉外警务培训、保安职业培训相结合;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相结合;贴近实战与突出特色相结合,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与学校的定位
(一)发展目标
学院致力于建设“西北领先、辐射中亚、特色鲜明”的合格警察院校。2020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合格评估,部分特色专业进入全国前列,服务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的能力显著增强。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应用型高层次公安警察培养基地、新疆公安在职民警教育培训基地、公安部委托的国内反恐培训及中外警务合作培训基地”。
(二)办学定位
1.服务面向定位: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服务,为新疆公安政法队伍建设服务。2.办学层次定位:以公安学历教育为主,贯通应用型本科和职业培训,大力发展保安非学历教育,积极拓展涉外警务培训。3.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公安实战应用型人才。4.培养规模定位: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约5000人,其中:公安类本科2020年达到4000人,专科类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在校生到2020年达到1000人。在职民警培训5000人次/年。保安职业培训约3000人。5.办学特色定位。依托学院地处新疆反恐维稳前沿阵地的地缘优势和独特资源,突出警务指挥与战术、禁毒、涉外警务专业建设,重点加强依托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创建反恐学专业,形成满足新疆“三期叠加”的反恐维稳形势需要、辐射全国的反恐实战教学培训平台。
1.2 本科专业设置及学科门类状况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11个,涵盖法学、工学、文学3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专业3个占27.27%、文学专业1个占9.09%、法学专业7个占63.64%。其中公安类专业7个,非公安专业4个。
图1 学科专业结构及布局
1.3 本科生在校情况
2018-2019学年本科在校生2598人。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3122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83.22%。
1.4本科生生源质量
2019年,学校计划招生840人,实际录取考生838人,实际报到824人。实际录取率为99.76%,实际报到率为98.33%。自主招生0人,招收特长生0人,招收本省学生773人。
学校面向全国12个省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10个,文科招生省份9个。生源情况详见下表。
表1 生源情况
省份 |
批次 |
录取数 |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
||||||
文科 |
理科 |
不分文理 |
文科 |
理科 |
不分文理 |
文科 |
理科 |
不分文理 |
||
江西省 |
提前批招生 |
2 |
0 |
0 |
0 |
449 |
0 |
499 |
-- |
-- |
上海市 |
提前批招生 |
0 |
0 |
2 |
0 |
0 |
350 |
-- |
-- |
105 |
黑龙江省 |
提前批招生 |
2 |
5 |
0 |
372 |
350 |
0 |
116 |
121.4 |
-- |
吉林省 |
提前批招生 |
2 |
6 |
0 |
372 |
350 |
0 |
91 |
103 |
-- |
内蒙古自治区 |
提前批招生 |
3 |
3 |
0 |
423 |
352 |
0 |
87 |
127 |
-- |
北京市 |
提前批招生 |
0 |
2 |
0 |
0 |
423 |
0 |
-- |
29 |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提前批招生 |
158 |
412 |
40 |
387 |
326 |
0 |
-10.6 |
18 |
0 |
陕西省 |
提前批招生 |
2 |
8 |
0 |
400 |
363 |
0 |
111.5 |
47.6 |
-- |
四川省 |
提前批招生 |
1 |
4 |
0 |
472 |
459 |
0 |
7 |
23 |
-- |
重庆市 |
提前批招生 |
1 |
1 |
0 |
458 |
435 |
0 |
25 |
25 |
-- |
山东省 |
提前批招生 |
0 |
3 |
0 |
0 |
443 |
0 |
-- |
55 |
--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提前批招生 |
1 |
3 |
0 |
388 |
347 |
0 |
78 |
71 |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第二批次招生A |
59 |
118 |
0 |
387 |
326 |
0 |
41.7 |
26 |
-- |
2.师资与教学条件
2.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50人、外聘教师4人,折合教师总数为354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0.01:1。
按学生数3122人计算,生师比为8.92。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8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5.43%;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7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0.86%;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2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4.29%。近两学年教师总数详见表2。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的结构详见表3。
表2 近两学年教师总数
专任教师数 |
外聘教师数 |
折合教师总数 |
生师比 |
|
本学年 |
350 |
4 |
354 |
8,82 |
上学年 |
356 |
4 |
360 |
10.64 |
表3 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
项目 |
专任教师 |
外聘教师 |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
总计 |
350 |
/ |
4 |
/ |
|
职称 |
正高级 |
12 |
3.43 |
0 |
0 |
其中教授 |
12 |
3.43 |
0 |
0 |
|
副高级 |
61 |
18.86 |
0 |
0 |
|
其中副教授 |
56 |
16 |
0 |
0 |
|
中级 |
163 |
46.57 |
1 |
25 |
|
其中讲师 |
156 |
44.57 |
0 |
0 |
|
初级 |
35 |
10 |
0 |
0 |
|
其中助教 |
32 |
9.14 |
0 |
0 |
|
未评级 |
79 |
22.57 |
3 |
75 |
|
最高学位 |
博士 |
4 |
1.14 |
0 |
0 |
硕士 |
183 |
52.29 |
3 |
75 |
|
学士 |
115 |
32.86 |
1 |
25 |
|
无学位 |
48 |
13.71 |
0 |
0 |
|
年龄 |
35岁及以下 |
137 |
39.14 |
1 |
25 |
36-45岁 |
105 |
30 |
3 |
75 |
|
46-55岁 |
92 |
26.29 |
0 |
0 |
学校目前有省部级教学名师4人,其中2018年当选1人,指挥战术系张谦教师荣获第二届全国高等教育教学名师称号。
2.2 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67,占总课程门数的26.17%;课程门次数为102,占开课总门次的14.17%。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2,占总课程门数的4.69%;课程门次数为14,占开课总门次的1.94%。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2,占总课程门数的4.69%;课程门次数为14,占开课总门次的1.94%。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55,占总课程门数的21.48%;课程门次数为88,占开课总门次的12.22%。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51,占总课程门数的19.92%;课程门次数为81,占开课总门次的11.25%。
2.3 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情况
本学年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5人,以我校具有教授职称教师13人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38.46%。
我校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3人,本学年主讲本科课程的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1人,占比为33.33%。
本学年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3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比例的50%。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16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为21.62%。
2.4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18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747.66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4.9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15.11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2394.81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18.86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为58.16元。
2.5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一、教学用房
根据2019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80.486万m2,产权占地面积为65.82万m2,绿化用地面积为32.376万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22.4万m2。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66,450.95m2,其中教室面积47,175.59m2(含智慧教室面积0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3,312.96m2。拥有体育馆面积3,588m2。拥有运动场面积51,162.78m2。
按全日制在校生3122人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257.80(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71.75(m2/生),生均绿化面积为103.70(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21.28(m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1.06(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1.15(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16.39(m2/生)。详见表4。
表4 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
类别 |
总面积(平方米) |
生均面积(平方米) |
占地面积 |
804,860 |
257.80 |
建筑面积 |
224,000 |
71.75 |
绿化面积 |
323,756.4 |
103.70 |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
66,450.95 |
21.28 |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
3,312.96 |
1.06 |
体育馆面积 |
3,588 |
1.15 |
运动场面积 |
51,162.78 |
16.39 |
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0.446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43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62.223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14.42%。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2,929台(套),合计总值0.266亿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22台(套),总值841.73万元,按本科在校生2598人计算,本科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10238.65元。
学校有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
2.6图书资源与信息资源
截至2018年底,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44.134万册,当年新增5,194册,生均纸质图书141.36册;拥有电子期刊0.65万册,学位论文30万册。2018年图书流通量达到0.559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1.37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1.988万篇次。
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1,000Mbps。校园网出口带宽30Mbps。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1,200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120GB。信息化工作人员5人。
学院校园网和公安专网覆盖教学区和办公区,以教学管理系统、论文管理系统、教学质量工程系统、思政教育系统、招生就业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建成集教学、科研、管理为一体的校园局域网,为全院师生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保障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正常运行。
3.教学建设与改革
3.1专业建设
我校现有1个省级一流专业。当年学校招生的本科专业7个,校内未招生专业4个,校内未招生专业分别是:监狱学,涉外警务,信息安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我校专业带头人总人数为1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人,所占比例为80.00%。
2019年6月我院《治安学》专业通过了自治区一流专业评审,并由自治区教育厅上报教育部参与全国一流专业评审。
3.2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实现的。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及课程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我院不断更新程建设观念强化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将课程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体现出课程是教育思想的反映和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表现。
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学院教师在不断努力探索和改革,例如:课程群的建设。课程群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围绕同一专业或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完善相应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 、素质、结构,将相应人才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课程重新规划、整合构建而成的有机的课程系统。课程群建设是以学生的培养为主线 、以课程的逻辑联系为纽带、以教师团队合作为支撑 、以质量效益为抓手、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的新型课程建设模式。通过课程群这个基础平台的搭建,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与智慧,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相应地,还可以更新课程理念、构建学生为主体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建立面向实践能力的学业成就评价等方式,促进我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能力。
我校已建设有SPOC课程1门。本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256门、720门次。
近两学年班额统计情况详见表5。
表5 近两学年班额统计情况
班额 |
学年 |
公共必修课(%) |
公共选修课(%) |
专业课(%) |
30人及以下 |
本学年 |
12.45 |
10.42 |
18.8 |
上学年 |
13.97 |
8.47 |
6.08 |
|
31-60人 |
本学年 |
76.56 |
43.75 |
66.42 |
上学年 |
73.28 |
61.02 |
79.37 |
|
61-90人 |
本学年 |
4.76 |
8.33 |
10.03 |
上学年 |
7.6 |
6.78 |
8.99 |
|
90人以上 |
本学年 |
6.23 |
37.5 |
4.76 |
上学年 |
5.15 |
23.73 |
5.56 |
3.3教材建设
大力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坚持党管教材不动摇,始终把政治标准贯彻教材管理全过程,充分体现国家意志,认真汲取“问题教材”沉痛教训,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建组织严密、责任明晰、管理严格、程序完备的教材使用与管理体系。严格教材征订程序,规范订购、管理、使用的各个环节,健全完善教材审读审查把关制度,定期清理清查,做到“全覆盖、无盲区”。同时,坚持政治标准,全面落实党管教材要求,严格按照“凡用必审”“凡审必严”的原则,对教材、教辅材料实行“双审”审查制度和“四级”审读程序,学院审读工作委员会履行主体职责;各党支部按照“谁选用、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对教材选用使用工作负直接责任,按照教学系部初查,学院党委审读工作委员会复查的要求,对所涉专业课程教材、教辅资料、讲义讲稿等进行全面审读审查,并建立教材退出机制。
3.4实践教学
一、专业实习
实习是公安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手段。实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提高警务实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针对不同群体,学院组织各类专业实习:2018年7月-8月,安排1800余名本专科公安专业学生,赴南疆参加实践锻炼,真正实现警务理论与实战的有效对接,自觉践行总目标,为南疆维稳贡献学院力量;2018年3月-7月,安排2015级公安部委培班101人赴莎车县、麦盖提县进行语言实习,让学警在参与驻村、维稳、做群众工作中学习语言。组织公安专业学生顺利完成本学年教学实践周活动同时。同时,学校按照公安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突出能力培养在公安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开展校局合作,将学生实习落到实处,发挥实习在人才培中应有的作用。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设计中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在课程建设中突出实验、实训教学,在师资建设中加强教师警务实战经验积累,教学管理上做实实习内容、细化各环节管理、科学安排实习时间,并进行必要的人员和经费投入,通过校局合作,协同育人,从制度上保障实习取得积极效果。
二、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本学年共提供了404个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设计(论文)。我校共有68名教师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比例约占14.71%,学校还聘请了1位外聘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为78.10人。
3.5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开展创业培训项目4项。拥有就业指导专职教师3人,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22人,组织教师创新创业专项培训1场次,至今有22人次参加了创新创业专项培训。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1个,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1门。
本学年学校共立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7个(其中创新6个,创业1个),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个(其中创新5个,创业1个)。3.6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院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课程改革方面,教师对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做了大胆探索。围绕课程教学效果的检查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课程体系设置及课程内容的整合,在创新课程考核方式中,对一些实战性强、教学内容比较丰富的课程进行了课程过程性考核改革试点。
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整合成为大多数课程改革的首要选择。我院专业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结合调研论证情况,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避免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简单拼凑、相互脱节和彼此重复,从而构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开展实战化教学改革也是公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大热点、难点。在日常实训方面,我院教师在实例分析、分组讨论、模拟演练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实景训练,进一步加大实战化教学的力度,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公安机关满意的实战型人才。
本学年我校教师主持建设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9项,建设经费18.00万元。
本学年我校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由指挥战术系张谦老师主持的《新疆公安机关打击暴恐第一现场处置课程》项目荣获2018年度公安部教学成果二等奖;刑事技术系谢冬柏老师主持的《公安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改革》项目荣获第十届自治区教学成果三等奖。
表6 2018年我校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项目情况
项目类型 |
国家级(教育部)项目数 |
省部级项目数 |
总数 |
其他项目 |
3 |
0 |
3 |
4.质量保障体系
4.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各项工作就必然要围绕教学中心开展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只有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才能保证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学院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课大于天、培养忠诚卫士”的意识,不断强化“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党委会多次研究召开专题研究教学工作;成立了由学院领导担任负责人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等机构;院领导进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和学生深入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学院领导明确提出一切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建立和完善支撑服务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各部门围绕教学中心主动开展工作,形成管理保障教学、后勤服务教学的良好局面。
4.2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学院已搭建院领导、教学督导和教师同行三级的听课制度。强化学院院领导管理层的听课检查力度,提高院校教学主管的听课频率,深化其对教学质量的认知,强化院领导和师生的互动。教学管理部门将听课视为教学评价工作的主要方式,系部积极组织教师跨部门听课有助于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授课质量。同时,每学期采用网上评教的方式组织全院学生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并将学评教结果反馈至各教学部门,督促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强化过程监控,在教学工作的各个阶段监控学质量。第一,开学教学检查。在这一阶段,检查重点是课程内容准备情况。主要对学生的到课率、教师的教学内容准备情况、教师教学方式等进行检查,并在全校公布检查结果。第二,期中教学检查。在这一阶段,检查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师间的听课情况等。通过自查、互查、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全面检查。第三,期终教学检查。严格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强化考试过程中的巡视程序,减少舞弊行为,端正考风,从而切实保障期终考试的公平性与公正性。第四,实习检查。在学生实习期间,学院积极组织专人到学生实习场地进行检查,切实以保障学生实习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院校与公安一线的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第五,毕业论文(设计)评价。加强对全院毕业论文(设计)的检查,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以提高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设计质量。另外,利用已建成使用的监控系统,学院维稳指挥部和教务处每日巡查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异常现象,规范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各类行为。
5.应届毕业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就业情况
2019年共有本科毕业生775人,实际毕业人数768人,毕业率为99.1%,
学位授予率为99.09%。截至2019年8月31日,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63.54%。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政府机构,占96.93%。
6.少数民族学生教育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自治区本科高等学院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科学合理确定预科教育结业标准,少数民族学生预科结业应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3级水平,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本科毕业应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4级水平,专科学生毕业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4级水平的,学院给予适当奖励,学院建设标准化考场,举办标准化考试,促进学院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7.特色发展
7.1确立“培养忠诚卫士”的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学院党委一直将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课大于天’、培养忠诚卫士”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其中,明确将培养“忠诚卫士”作为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公安院校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要使命。在全面从严治警的各项要求,不断增强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聚焦立德树人,着力培育学生献身理想使命的信念信心,培养学生适应公安事业需要的素质本领,锤炼学生敢打必胜的意志品质,努力使他们成为“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公安事业接班人。为实现“培养忠诚卫士”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在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思政课教学中,专门开设“忠诚教育”教学内容,举办由来自公安实践部门驻校教官开设的“忠诚教育”讲座;学生管理中,“一日生活制度”实施,培养了学生纪律意识和忠诚意识;通过专业实习和公安一线暑期锻炼,学生们坚定了对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忠诚和担当。
7.2建立跨学科师资队伍
跨学科师资队伍的建立已成为了必然趋势。学院为解决师资问题,学院党委提出了“建设四方面军”构想,即:第一方面军是讲授这门课教师;第二方面军是学院对此门课程有关、感兴趣的教师,第三方面军是新疆公安民警,第四方面军是全国公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学者。这一设想的提出为建设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供了问题解决的思路。跨学科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多样的专业知识量,为学生提供了来自于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跨学科师资队伍的形成,有利于多学科的研究学者、行业专家和教师在公安特定领域有了更广阔的研究视角,致使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7.3学院与公安实战部门形成伙伴协作关系
作为一所应用性的公安本科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定是维护新疆稳定的主力军,这必然要求培养的学生必备公安行业所学的核心职业能力和素质。学院在教学、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等方面与公安实战部门形成伙伴协作关系。学院向公安一线民警开办各类讲座,公安实战部门专家为学院师生举办相关公安业务讲座;学院和公安实战部门实行教师教官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公安实战部门为学院设立学生实习基地,接纳我院学生专业实习、暑期锻炼。这些做法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脱离公安实战”的问题。同时,学院教师和实战部门联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搭建了合作研究平台,以研究的范式解决公安业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8.存在的问题
8.1师资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师资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核心资源,是大学教育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双一流”战略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一流本科教育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一流的师资是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保障。
目前,随着公务员招考,我院教师数量不断增加,但仍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数量少、教师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一方面,通过引用有实践经验的公安一线人员、其他大学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等途径提升我院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通过校局合作、公安一线挂职锻炼、参与校局合作项目等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实践指导能力。另一方面,分类别聘用深化校局、校校协同育人过程中的兼职教师,以达到优化我院师资队伍结构的目的。
8.2信息化在学院教学中开发与利用不足
信息技术对于学院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不明显。由于信息技术介入,教师应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上改变固有模式,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应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的视野应不断拓展。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变化未能达到我们预期设想。
目前,学院还未开发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优秀课程资源亟待开发。尚未建立起符合要求的课程教学平台、校内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自主开发意识不高,开发能力不强,这与信息技术主导下课堂新教学形态有着很大的差距。
8.3需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尽管对各教学环节质量进行评价、监控,但未将结果反馈至相关部门与教师,乃至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力度不高。同时,质量评价结果未与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能力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师资建设之间建立有机联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效建立,并统整成为一个系统是学院今后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