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执法公正 纪律严明

荣誉展示

【“访惠聚”工作】用拼劲铺就村民的脱贫路

来源: 日期:2020-11-10 浏览量:

说起村里的能人,村民们不约而同提到一个人——新疆警察学院驻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艾力克坎土曼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张昆:“他是个攒劲书记,能干的很呢。”

自2018年驻村以来,张昆不断找寻让百姓生活好起来、富起来的良方,到群众中去“拜老师”、到田间中去“摸路子”、到实践中去“找答案”,让艾力克坎土曼村奔向小康生活。

强班子 他是“领头羊”

驻村伊始,张昆深知只有把农村基层干部培养成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优的“尖刀队伍”,才是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为群众服务的长久之计。

班子配齐干劲儿足。张昆以建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为突破点,着力培养选拔能力强、有干劲、素质过硬的“领头雁”。他和村“两委”商议建立干部“赛马”机制,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从村级储备后备力量中,选取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经过周小结、月评估、年考核,筛选综合评价高的3名青年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为干部队注入新活力。

个别村干部素质基础薄弱,工作起来手忙脚乱。张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带头为干部聚能补钙。他按照“全员覆盖、分类指导、按需培训”的原则,设立学习培训小组,根据每名工作队员的能力特长和村干部短板进行一对一帮带,村干部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书到用时方恨少,由于业务知识匮乏,工作总是力不从心,这样的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弥补了我的不足。”村妇联主席热依拉·沙地尔通过参加培训,不断积累理论知识,拿到了函授大专文凭,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跟着张昆书记这样的能人干,信心自然足。如今的村干部,工作有担当、干事有方法,赢得了老乡的信任。”村党支部书记阿布都克日木.日西提说。

富民袋 他是“智多星”

艾力克坎土曼村自然资源条件匮乏,发展空间有限。“怎样才能确保群众能增收、稳增收?”这是张昆最揪心的“疙瘩”,他和村“两委”深入农户广泛调研,确立“挖掘可用资源创产业、稳就业促增收”的致富路。

撬动产业好富民。刀郎土瓜是麦盖提县特有的一种甜瓜,口感脆甜,市面需求大。张昆和村“两委”指导23户农民以资金或土地形式入股成立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刀郎土瓜125亩,他邀请县农业局技术专家送技入户,通过合作社与全国明辉超市连锁店促成收购协议,仅此一项村民亩均增收1500元。

开辟新路径,再添增收路。张昆利用小拱棚投入少、土地利用率高的优势,争取扶贫项目资金11万元,集中建立小拱棚137座,引导村民种植胡萝卜、豌豆、西红柿等常见蔬菜,指定2名有种植经验的村干部,按照通风、施肥、喷药、浇水、搭架等要求,对村内小拱棚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

“现在建起了小拱棚,不仅能供应自己平时吃,而且一年还能有1000元的收入。”村民麦麦提·玉苏普高兴地说。

发展产业的同时,张昆还将目光瞄上了就业促增收的路子。他积极招商引资,与麦盖提县昌达木材加工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开办艾力克坎土曼村昌达木材加工厂,让17名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并与疆内疆外、县内外企事业单位签订用工协议,输送村民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全村259名富余劳动力基本全部就业,月均收入1800元。

解民忧 他是“急先锋”

“从直接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小事管起,他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家事’。”艾力克坎土曼村151户村民家的柴米油盐琐碎事都深深牵动着张昆的心弦。

2019年3月晚上,村民阿瓦姑·达吾提驾着毛驴车从乡里回来途中被摩托车撞伤,几番起身困难打电话求助工作队。张昆得知后,立即带领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来到事发地点,连夜将阿瓦姑送到县人民医院检查。经过诊治,伤情并无大碍,张昆松了一口气,再次赶回村里工作。随后,又购买药品和生活用品看望阿瓦姑并叮嘱:“好好在家里养伤,地里的事情交给工作队。”

“多亏了张书记的帮忙,我现在可以安心的在家休养,志愿者们把我家地里的活都帮忙干了。”阿瓦姑握着张昆的手激动地说。

这样的事情只是张昆为民排忧解难的一个缩影。为及时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大事小事,他和村“两委”逐户摸排,制定帮扶解困机制,组建志愿服务队,定期入户走访,动态更新百姓需求。只要村里的百姓家里有活儿,张昆和他的服务队总是第一时间到场。在张昆眼里,幸福的生活不只是群众口袋的富足,为他们解决生活的大事小事也同样重要。驻村以来,他带领工作队员和村“两委”累计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200余件。

一路行来,艾力克坎土曼村的变化,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间。张昆一如既往的带着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只争朝夕的劲头为群众书写富民强村的精彩华章。

热点新闻

学院领导讲授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